文藝擷英
大自然的變化奇妙萬千,四季更替、氣候轉換,春有景,卉木萋萋、倉庚喈喈;夏有雨,烈日炎炎、大雨滂沱;秋有風,秋日凄凄、百卉具腓;冬有雪,北風其喈、雨雪其霏。自古以來,四季一直是眾多文人墨客抒懷的主題,一千個文人筆下有一千種四季意境、一千種心情寄托:春天“天街小雨潤如酥,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夏天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秋天“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”,冬天“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”。
如果說夏天是生命的張揚,那么冬天便是生命的恬靜。之于冬,柳宗元讀出了“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”的荒涼,崔道融抒發了“朔風如解意,容易莫摧殘”的悲傷,也有怡然自得白居易相邀“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”。但蕭索的冬日,一旦伴上暖陽,便立刻成為另外一番溫暖舒適的景象,與雨雪紛飛、荒無人煙形成極端鮮明的對比。童年的記憶中,我之于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杲杲冬日光,明暖真可愛。彼時農村里,家家戶戶在午后停下手頭的農活,在院子里支上躺椅向陽而坐,男人們捧一杯清茶,或看一本閑書或議一議來年生計;女人們心靈手巧,邊織著毛衣邊拉著家常;孩童們貪玩,追逐奔跑嬉笑打鬧。在冬日暖陽的照拂下,是溫暖愜意、其樂融融,自由自在、生機勃勃。
轉眼2019年已接近尾聲,暑往寒來、秋收冬藏,又到冬至。周代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,冬至是個極其熱鬧的日子,北方素有賀冬節,“冬至到、吃水餃”的習俗。今年的冬至,因著初雪后的晴暖而格外美好。工作之余,望著窗外的美景,鐵軌沿線白雪皚皚,在暖陽下將化未化,一切都顯得那么安靜而神秘,忽的傳來一聲鳴笛,火車呼嘯而來,引得軌道旁的樹木紛紛打顫,雪花瑟瑟落下,明暖的陽光曬在大地上,映出一張張幸福的臉。穿梭在童話般的銀白世界里的火車,穿過山谷、穿越河流,在歲末時節載滿一列又一列煤炭的列車,即將迎來追趕超越運量的完成,為每位鐵流人的臉上增添許多歡聲笑語。
閑暇之余,常邀三五好友圍爐而聚,舉杯把酒、暢聊人生。偶然間也曾聊起冬季,有的人心懷悲傷,看冬日萬物蕭索、凄寒困苦;有的人心中向陽,看冬日雖萬物皆靜,但正蓄勢待發。世間萬物消長盈虛自有其自然規律,周而復始、循環往復。冬日雖然寒冷,但陰極之至,便是陽氣始生。一陽初動處,萬物未生時,熬過了漫漫冬日便是春暖花開之時。如此一來,性情悲觀的朋友不妨將冬季理解為“黎明前的黑暗”,明白了這個道理,便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安然過冬。至于天性樂觀的朋友,懷揣著暖陽自可以怡然過冬,靜待雪化迎春來。